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升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水平,2024年11月25日至29日和12月9日至13日,由四川省教育工委、教育厅主办,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中心和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第43期、44期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班在四川大学举办,来自全省高校的191位新进思政课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


本次培训聚焦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着力增强全省高校新进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四川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宣传思想与统战工作处副处长刘海峰和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栓久出席开班仪式。刘海峰代表四川省教工委、教育厅向参训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他在致辞中指出,五年来,全省积极推动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专职思政课教师数量翻番,从3100多人增加到6400余人,而5年以内教龄思政课教师占总人数的50%以上,教育厅高度重视这部分教师,积极畅通专业成长通道,开展分类、分层教学培训,此次培训特分两期举办,邀请全国教学获奖名师、省内外精品思政课教师和教学竞赛优秀选手进行授课,着力提升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最后,他对学员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心中有党,把思政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用生动的案例与丰富的场景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在中国大地生动实践的故事,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二是心中有国,要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心系国家和民族未来,从新时代伟大变革中梳理整理能够为学生解疑释惑的鲜活事例,从众多的红色文化资源中去汲取力量,从而更好地引导、激励学生爱党爱国;三是心中有生,要做到重视学生,关爱学生,走近学生,了解学生,重视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怎么讲好思政课;四是心中有戒,要始终把规矩意识形态根植于心,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真正做到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栓久对在座的思政课教师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提高站位,牢牢把握思政课的政治属性,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扎实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世情、国情、党情、民情中把理论讲深、讲透、讲活,让学生在深入理解理论的科学性中认同理论、信仰理论;三是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没有研究的教学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研究不单纯是发论文,而是对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课程内容的学与悟、教与思。

培训围绕教学设计、教学分析和教学案例选择和使用等内容展开,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胡燕,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栓久,成都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李丹,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获得者张莉,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特等奖获得者、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丽鸽,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讲师许琪梅,中共凉山州委党校副教授程力岩,中共郴州市苏仙区委党校教研团队分别以《思政课教学艺术之“情”“境”交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浅谈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内功修炼与竞赛经验分享》《高校思政课教学怎样节节高》《思政课教学设计的理念探索》《四渡赤水专题课及教学设计分享专题讲座》《攻坚克难不负人民——脱贫攻坚的凉山实践》《音乐思政课:不朽的功勋—从金银寨到金银滩》为题作了经验分享。

为建设好全省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训期间专门召开两次座谈会,省教育厅、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省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学员代表参加会议,会议主要围绕“如何办好讲好学好思政课”展开交流,就新进思政课教师责任意识、身份认同、教学问题、发展困惑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此次研讨会为今后如何提升全省思政课教师“六要”素养与教学能力提供了新思路,为增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策略。
学员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进行分组讨论并作了汇报交流。参训学员一致认为,培训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重点突出,紧贴一线教学实际需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实践性,切实拓宽了教学视野,注入了新的技巧方法和思路,对今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